Tuesday, December 23, 2008

「進入歷史的主」與「The Lord Who Entered History」


寫這個日記的時候,上圖裡的這個聚會應該已經結束了。不過,乍看到這個聚會的海報,實在嚇了一大跳。怎麼會有人講這個主題?這不是離經又叛道嗎?而且還是向來令人尊敬的唐崇榮博士所講的?不會吧~~~~~!於是,看了看相對應的英文題目,我才明白,我的驚嚇是一個誤解,但這個誤解卻又不是空穴來風。

The Lord Who Entered History這句英文如果不加太多修飾,也不省字數的直接意譯,或許可以譯為「進到歷史裡面的主」,或者能把意義更表明一點的翻譯成「進到人類歷史裡面的主」。不過當這句英文被簡化成「進入歷史的主」時,這中文語句就可能產生誤解了。

一般會看到「進入歷史」這四個字的狀況大概有幾種:

一、進入歷史+形容詞(某種程度或某種階段):比如「進入歷史新高」、「進入歷史最高峰」、「進入歷史發展最快時期」。

二、動詞+名詞+進入歷史:比如「帶你進入歷史」。或者連接詞+名詞+進入歷史:比如「和司馬遷(一起)進入歷史」。

三、名詞+進入歷史:比如「毒奶粉事件進入歷史」、「映像管電視...進入歷史」、「蔣家王朝已經正式進入歷史」。

第一種用法其實是「斷詞」上的錯誤。比如「進入歷史新高」,其實「進入歷史」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詞句,因為斷詞的方式應該是「進入」+「歷史新高」,而不是「進入歷史」+「新高」。也就是說,第一種狀況其實應該是「動詞」(進入)+「名詞子句」(歷史新高)的句法。不過查查google,這種組合的用法是最常被我們看見的。

第二種用法裡的「進入歷史」,指的是「進到歷史裡面」。這種用法有點把「歷史」加以「具象化」了,進而把歷史看成一個可以進入的物件,因此可以把人帶入歷史這個物件中。就如同可以「帶你進入迪士尼樂園遨遊」,也可以「帶你進入滿清皇朝的輝煌歲月裡一探究竟」一樣,這是一種形容法,一種把「歷史」這個抽象概念,用比較具象的方式介紹出來的方式。當然,這種表達方式在有前後文(Context)的狀況下,也不是不能被加以簡化,而把最前面的動詞省掉,成了與第三種狀況一樣的句法(名詞+進入歷史)。比如,如果我們知道有人要帶我們進入歷史的世界遨遊,那麼我們就可以把「帶我們進入歷史」這句話,簡化成「我們進入歷史」這句話了。不過,若沒有context而只單單看這個簡化之後的句子,這句話的意思會變得不明確,因為這樣的句子也帶有第三個用法的含意。

第三種用法裡的「進入歷史」,大概有兩種解法,比較膚淺的解法是「曾經發生過」。因此我們可以說「毒奶粉事件進入歷史」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:「毒奶粉事件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」;但所有使用中文的人其實都能明白「毒奶粉事件進入歷史」的另一層含意,就是指這個事件已經「成為歷史過往的一部分」,也就是說「毒奶粉事件已經變成過往雲煙了、過去了、結束了」。這一種「進入歷史」的用法,也可以把句子中的名詞放在「進入歷史」的後面,而成為「進入歷史+的+名詞」。比如,「毒奶粉事件進入歷史」,也可以被同意改寫成「進入歷史的毒奶粉事件」。這種用法與第二種用法最大的差別就是,「歷史」這個抽象概念並沒有被具體化當做是一個物件,而是被當成一個形容詞,用以表達陳舊或者過往的意思。

現在,你應該能明白為什麼我看到「進入歷史的主」這樣的主題會嚇一大跳了吧。因為這句話的構句方式應該是上述的第三種狀況。這句話的句型跟「進入歷史的蔣家王朝」、「進入歷史的毒奶粉事件」是相同的。因此直覺上我以為這個演講要談論的,竟然是「我們的主已經成為歷史(become history)」了,或者「我們的主只是在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情」而已。這不是離經叛道那是啥?

不過看看英文The Lord Who Entered History,它所要講的其實是「進到歷史裡面的主」,在概念上,這種用法其實是把「歷史」這個抽象詞彙當成一個具象的事件來描述,而成了一個可以被介入,可以被進入的物件。這種構句的方式,其實比較接近上述的第二種狀況,而不是第三種(別忘了,在有Context的狀況下,第二種也可以加以省略,而看起來像第三種)。用這種方式來理解The Lord Who Entered History這句話,其實可以很輕易的將其理解為:「來到人類歷史上的主」,而我相信這也是這個英文題目與中文題目真正想表達的意涵。

可是當第二種用法被省略到看似第三種用法,又作為一個海報標題而缺乏context時,我們不能否認,這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解。通常,如果一個標題因為沒有context而容易被誤解,那麼下標題的人會繼續下一個副標題,比如:一本名為「我們是羅馬嗎?」的書,這個標題可能下得很聳動,但其內涵卻不容易被理解,若加上副標題:「帝國的沒落與美國的命運」,這個題目就明確了,因為副標題為原本模糊不清的主題界定了範疇,給定了一個context。因此我們知道這本書大概要談的是,即便羅馬主宰世界一時,也有隕落的一日,正如同美國正在面臨的命運一樣。如果作者直接下標題為「美國是羅馬嗎?」,就清楚了,但這個標題沒有賣點,沒有「我們是羅馬嗎?」這樣的標題聳動。言歸正傳,既然The Lord Who Entered History被簡化成了中文標題「進入歷史的主」,而海報中又沒有提供一定的context,那麼這個標題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解,也是難免的了。

那麼,究竟我們該怎麼翻譯The Lord Who Entered History,又讓他符合作為一個簡潔有力的「標題」的原則呢?其實,如果能夠翻譯成「來到世上的主」或者乾脆「道成肉身」的主,就完全能貼近這個主題所要表達的意涵了。不過,歷史(History)這個關鍵詞是唐博士最近一系列演講所連貫談論的主題,因此這個詞恐怕暫時不能省。那麼或許增加幾個贅字,翻譯成「進到歷史中的主宰」或「來到歷史中的主」,比較能避掉不必要的誤解吧!

我的英文不是絕好的那種,中文也算不上絕佳(若你有讀過之前名為「有文無彩的blog」這篇文章,你應該就知道我這樣講可不是在謙虛)。但「進入歷史的主」這個主題在中文裡所代表的「已成過往」的意涵,我還是看得出來的。

我不相信唐博士想講的主題是「我們的主已成為過往」,因為唐博士的演講向來精采,也堅守在聖經的基要真理上。只不過這個中文主題,在中文世界中的意涵實在意有所指,不可不查也。

最後,或許我們可以用這個句型造一個中文托福考題來「搞搞」老外:

張三:「好久沒去我們以前一起去的那家牛肉麵店了,下次一起去吧!」
李四:「那間店進入歷史了。」
請問李四的意思是什麼?

甲、那家牛肉麵店實在太有名,被寫到歷史課本裡去了。
乙、那家牛肉麵店正在創造歷史。
丙、那家牛肉麵店曾經是歷史的一部分。
丁、那家牛肉麵店已經關門大吉了。

你說答案是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