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y 18, 2006

紙娃娃

馬克夏小學的時候,跟所有人都一樣愛在長長的桌子中間劃線,跟隔壁的同學來個楚河漢界;把小小的抽屜塞得滿滿的亂七八糟;跟同學珍惜下課的十分鐘,盡可能的在這個「休息」的時間裡,把自己玩髒、玩累、玩垮......不過,馬克夏一直不能理解為甚麼坐在隔壁的女同學喜歡玩一種叫做「紙娃娃」的玩具。一個紙板做出來的人形,然後你可以在上面配上各種也是用紙做出來的衣服、褲子、裝飾配件等等。或許那是一種給所有女生的廉價服裝造型設計先修班課程,也或許那滿足了小女生心裡面對打扮的一種追求慾。不過,隨著年紀越來越大,我發現一件事情,那就是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那個人形,我們常常被一堆紙給「黃袍加身」了。

打開皮夾(或皮包)看一看吧!打造得漂亮的皮質,緞上了不同的紋飾,或者被裁切成不同的形狀。而這些漂亮的皮製品,除了讓使用者賞心悅目以外,他們存在真正目的說來只有一個:「保護即將被放在裡面的紙」。這些被稱為「鈔票」的紙,宰制了很多人類,使他們甘願做這種紙的紙娃娃。再往牆角看看,一堆裝訂精美的紙成堆的被放在木頭架子上,他們堆疊了人類的智慧結晶,又是一堆紙,這些被稱為「書」的紙,宰制了很多人類,使他們甘願做這種紙的紙娃娃。再看看許多專業人士辦公室的牆上,掛了很多漂亮的木框,上面明淨的玻璃裡壓著一張張寫滿了奇怪字體的文字,證明著一堆有的沒的的資格。這些被稱為「憑證」或「證書」的紙,也宰制了很多人類,使他們甘願成為這種紙的紙娃娃。

無論是支票、證照、隨筆的紀錄,或者偉大畫做,紙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角色,它不只可以被拿來給小學生作成「紙娃娃」,它也讓很多人因為它而「甘願」、「自願」,甚至「志願」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「紙娃娃」。

講了這麼多,或許你覺得最近馬克夏的日記開始有點「灰」。不過,其實今天是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,我今天收到了一張紙。一張說它很重要也相當重要,但卻也一點都不重要的紙。


這張紙,俗稱畢業證書,或者文縐縐一點的會說他是「文憑」。這不是我收到的第一張文憑,也不是我的第一張碩士學位文憑。不過,卻是我個人目前所擁有的最昂貴的一張紙。要把它換回來的代價可真是高。首先,許多被稱為鈔票的紙會不翼而飛。所幸,這方面我們在天上的阿爸父雖然不是發明紙的蔡倫,也不是印鈔廠的印製師傅,但卻都一直沒有讓我經歷到不足。要把這張紙換回來,除了需要流失更多其他的「紙」以外,需要的就是心力與時間。

收到這張紙,心中還是小小高興了一下,不過,我卻更多的在想三個字:「值得嗎?」於是我寫下了這一篇日記,因為我知道,它值不值得的關鍵,就在「紙娃娃」這三個字上。

但回想小學坐在我附近的女同學們玩紙娃娃玩得不逸樂呼,我知道這種遊戲的快樂並不來自那堆紙的本身,而是來自那些「夢想」的過程,來自這些紙板實踐了一個人心裡面對「美」的渴望。文憑所代表的也不是那張紙所能證明的事情,而是那個過程,那個實踐一個人心理面對「知」的尋求的過程。

拿著這張紙,趕快把它掃描起來又收起來,免得弄髒。也趕快放上網路來跟關心我的人一起分享,若不是你們的代禱、奉獻、關心、支持......要拿到這張紙......很難。不過,於此同時,我也戒慎恐懼的提醒著我自己,不要成了紙娃娃人偶。

寫這篇日記,一方面告誡提醒自己,一方面也希望提醒那些正在追求各式、各樣、各種「紙」的人。

不要成了紙娃娃,要享受那個過程。